當前位置:    首頁  >  學院動态  >  正文

張建教授團隊發現慢性HBV感染引發樹突狀細胞功能障礙的新機制

作者:趙華俊發布日期:2022年11月13日 20:59:44點擊數:

近日,推荐几个网赌网站張建教授團隊在慢性HBV感染誘導免疫耐受的免疫學機制及免疫治療策略領域取得新進展,在Nature旗下權威雜志Cellular & Molecular Immunology(中科院一區,TOP)在線發表了題為”Cholesterol Accumulation on Dendritic Cells Reverses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-induced Dysfunction”的研究成果,揭示了慢性HBV感染導緻DC功能障礙的機制并應Nature邀請做Blog專欄推廣。推荐几个网赌网站博士後、國家“博新計劃”獲選者趙華俊為文章第一作者,張建教授為獨立通訊作者,山東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和唯一通訊作者單位。

慢性乙型肝炎病毒(CHB)感染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,是肝纖維化、肝硬化和肝細胞癌的重要風險因素。CHB難以治愈,主要是因為CHB患者的肝髒中形成了免疫抑制微環境,其中調節性T細胞(Tregs)和髓系來源抑制性細胞(MDSCs)的比例升高,且伴随着抗原呈遞細胞-樹突狀細胞(DC)的功能失調,最終導緻HBV特異性T細胞的耗竭。樹突狀細胞(DC)作為專職的抗原遞呈細胞,是先天免疫和适應性免疫應答間的橋梁。然而,目前對CHB患者中DC免疫功能障礙的發生機制尚未完全闡述,無法實現對肝髒免疫耐受和耗竭的精準幹預。

膽固醇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脂質分子,在多種生物過程中起着重要作用,包括脂筏的形成、主要的組織相容性複合物(MHC)分子、T細胞受體(TCRs)、B細胞受體(BCRs)和Toll樣受體的構成。脂筏作為富含膽固醇的微結構域,在信号轉導以及調控免疫細胞表型和功能方面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。在本篇論文中,作者基于臨床樣本和CHB小鼠模型,發現CHB感染可以降低DC的膽固醇水平導緻脂筏形成障礙,并系統闡述了DC膽固醇水平與DC成熟和抗原遞呈功能呈正相關的關系,證明長期負載的HBsAg是導緻CHB患者DC上遊離膽固醇降低和脂筏形成障礙的主要原因。另外,使用親脂性他汀藥物可以恢複DC膽固醇的水平和脂筏形成,逆轉其抗原遞呈功能,促進多功能性的HBV特異性CD11ahiCD8αlo細胞的産生,誘導機體産生由HBsAg到抗HBs的血清學轉換以及針對HBV的長期免疫記憶。該研究從代謝重編程的角度闡述了CHB感染通過誘導DC代謝異常導緻T細胞免疫耗竭的新機制,并提示恢複DC膽固醇水平可作為增強臨床CHB治療效果的策略,為臨床治療CHB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論實驗依據。

張建教授團隊圍繞免疫系統疾病機理及其治療開展研究工作,内容涵蓋慢性HBV感染及相關腫瘤發生的免疫學機制、新型免疫治療分子靶點的發現等,并緻力于相關免疫治療技術及其産品的開發,相關成果發表于Gut(2019)、Cellular & Molecular Immunology(2022, 2017a, 2017b)、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(2022)、Emerging Microbes & Infections(2022)、Cancer Letters(2022)等國際權威雜志上,并申請或授權多項專利。其中,乙肝治療性疫苗研究成果被國際肝病網評價為“中國學者邁出乙肝治療性疫苗一大步”,趙華俊獲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優勝獎、中國•山東(青島)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優勝獎、全國新醫藥技術創新博士後學術論壇創新論文獎等。研究工作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(2021YFC2300603)、國家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(BX20190192)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(82001687)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(2020M672064)等項目資助。

論文鍊接: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423-022-00939-1

Baidu
sogou